【前沿技术】介入支架涂层技术进展
介入支架涂层技术进展 2000年问世的药物洗脱支架(DES)成功解决了既往裸金属支架(BMS)再狭窄的问题,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史上的里程碑式进展之一。传统DES表面涂覆永久聚合物涂层,可导致血管壁慢性炎症,成为晚期支架血栓(ST)的重要诱因。随后开发的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通常采用聚乳酸作为载药涂层,药物完全释放后该涂层可在6~10个月后完全降解,最大程度上减轻涂层对血管壁的影响,降低晚期支架血栓的风险。 但目前DES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无论是对支架平台、支架涂层还是抗增殖药物的改良对支架疗效的影响均已较小,在各种支架疗效相当的情况下改善支架的安全性无疑是很好的选择。在这一点上支架厂家做了很多尝试,无聚合物涂层技术、非对称涂层、表面刻槽技术、eG™技术、Ti-O膜,无不显示了支架厂家的创新能力。 1.无聚合物涂层技术 为控释药物,传统DES的载药涂层材料采用可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这些涂层材料可刺激支架及其邻近节段动脉血管发生持续性的氧化应激和炎性高敏反应,从而可能对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和血管内皮功能造成损伤,并可导致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这些因素都可能是DES晚期、特别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的易感因素。无聚合物涂层技术进一步保证了安全性,避免了无效异物的引入,利于晚期血管内皮化,降低血栓发生概率。例如Zilver [...]